艾滋病(AIDS)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导致人罹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HIV 病毒。但是,“健康人”感染了 HIV 病毒并不意味着TA的病程就进入到了艾滋病期,HIV 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初阶段是“急性期”,而这时候的“患者”只能被称为 HIV 感染者,而不能被称为是艾滋病人。当病程真正进入到了艾滋病期,往往意味着病人的免疫系统已经濒临崩溃了,这时各种机会性感染将会“爆发”。
进入艾滋病期后,常见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包括:持续 1 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 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如发现不及时,或者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病程还会进一步恶化,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最早可出现带状疱疹和口腔真菌感染;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常见的包括:慢性腹泻、消瘦、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恶性贫血;伴有多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罕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等。
这道题问:艾滋病早期有哪些症状?我认为实际问的是:HIV 感染早期有什么症状?也就是我们最开始时讲的:HIV 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初阶段,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一般来说,HIV 病毒会通过一些特定的“高危行为”进入到人体,这里说的特定“高危行为”非常明确,主要是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数小时即可穿过皮肤和黏膜上皮引起 T 细胞感染,然后会在 24~48 小时到达局部淋巴结, 5天左右在“感染者”的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
HIV 感染人体后,经过快速激活、复制,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将会呈现“指数级”增长,继而导致“高病毒血症”的发生。这段时间,也被称为 HIV 感染的最初阶段,也就是“急性感染期”,以 CD4+ T 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
HIV 感染人体的最初阶段是“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 HIV 后 2~4 周。部分感染者因为体内病毒的“激增”,会出现 HIV 病毒血症(高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 1~3 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HIV 感染者“急性期”就可以通过一些检测方式诊断 HIV 感染,一般最开始出现的感染标志物是 HIV-DNA(1周)、HIV-RNA(11天)和P24抗原(2周),而 HIV 抗体则在感染后 2 周左右出现。这个阶段,HIV 感染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会出现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而CD4+/CD8+ T 淋巴细胞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肝功能异常。快速进展者在此期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疾病。
这里必须要提醒大家,从感染 HIV 病毒到艾滋病发病,再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而且通过早诊断、及时治疗,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就是说艾滋病发病期的病人经过抗病毒治疗也可能会转为 HIV 感染者。
另外,在 HIV 感染的不同阶段,与 HIV 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还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不能单纯的通过“有哪些症状”就判断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这是非常不靠谱的。
有过“高危行为”,不要单纯的恐惧“症状”,抓紧检测是第一要务。
早检测,早排除,早脱恐,可以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早检测,早确诊,早治疗,可以避免身体情况恶化,还可以避免将艾滋病传播给他人。
更多艾滋病深度解读,欢迎关注公众号《恐艾知识局》